兰花的色彩,在缺乏理论知识时,一般都是凭借 “色彩感觉”也就是利用人的直观感受,从感性上加以认知,来区分色彩是美丽的还是庸俗的。在这一点上,大都数女性比男性对色彩更敏感更有品位,女性对服装、家居等色彩的搭配,似乎有着天性的优势,这可能涉及到色彩与生理学、心理学的关系。
在大自然千姿百态的花卉中,国兰是以文化为基础、小众的案头雅趣为个性、以迷人的幽香为媒介倾倒众生,而不是以富丽堂皇、妖娆多姿、先声夺人为胜。与其他众多花卉相比,色彩的美艳本不是兰花的特长,无非是我们在选兰赏兰的过程中,寻找变化、寻找特色与个性,以满足人们内心不同的审美需求,色花也因此应运而生,红红火火,色行天下!
从花艺分析,莲瓣兰花色基础色为白色,白色的花瓣上往往拉红、绿、紫经脉,起红、绿、紫晕。受晕深浅变化的影响,形成莲瓣兰的花色:白、红、绿、黄、麻壳等。具体变化表现为:花瓣上红、绿、紫经脉色淡无晕时,花瓣洁白高雅,是为白莲瓣;花瓣上红、绿、紫经脉色深晕浓时,花瓣色呈红、绿、麻色,是为红莲瓣(有的可达鲜红色)、绿莲瓣、麻壳莲瓣。白色花瓣起翠绿晕,则使花瓣色呈嫩黄色(有的可达油菜花黄色),是为黄莲瓣。莲瓣兰花色较春兰、蕙兰、寒兰(花瓣基础色为翠绿色)更丰富,更富于变化;莲瓣兰花色具有建兰花色的纯洁高雅,含蓄幽远;甚于春剑花色的变化;更是墨兰花色无法比拟的。
因此,花朵不管出现什么色彩,纯度要高,不能浑浊;明度要高,不能灰暗。这样才能主次分明、主体突出。对于花朵色彩似乎不能强求,但若能达到高彩度的对比,则显得尤为珍贵。
莲瓣兰的色花,从不拘泥,丰富多彩,琳琅满目,姹紫嫣红,群芳吐艳,娇艳多姿,是极致的视觉盛宴,从不拖泥带水。是从骨子里透出的无尽魅惑,让兰人无法自拔!
看着那一盆盆色彩斑谰的莲瓣兰色花,艳丽动人,摄人心魄。初春的莲瓣兰更展现着她的个性,像那身材优美的少女,有着美丽的容颜,一头飘洒的秀发迎着季节的风在飞舞,目光是那样的迷人,不用华丽的色彩装饰,依然有着高洁而俏丽的独特魅力,更让人喜爱,让人留恋忘返!
兰花是用来观赏的,其具有经济价值主要就是因为具有观赏价值。好的兰花应当具有从众之美,不仅专家学者认可,普通百姓也能一眼就看出它的美。如果仅是少数人认可,缺少从众之美,那样的花恐怕未必经得住时间的检验,就象流星划过夜空,耀眼只是瞬间。
决定兰花观赏价值的三个要素:色彩、形状、香味。传统美学对于色彩的追求上主要以清雅、明快、艳丽为主,以纯色为主,以红色、白色、黄色、绿色为主。
兰花能进大雅之堂,能处幽暗山林,不怕雨打风吹,不惧电闪雷鸣,笑傲一生,千篇一律的外表下却隐藏一颗不甘落寞、富有内涵的心。不争不抢。不媚不俗,以静香制美艳,因颜色动人,只为色形天下。而鉴赏瓣形花习俗是清初才开始的,瓣形花在色花面前可是晚辈了。现在流行色花既是冥冥中不自觉的复古,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人们喜欢色彩明快的莲瓣兰,不是标新立异,而是滇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越来越多元化,一些色彩靓丽,稳定的色花大受人们的喜爱,这类花也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近几年流行的色花、红素类就是很好的说明。兰文化既要传承,也要包容和发展,大众化的审美与古代王公贵族和士大夫的审美是有一定区别的,兰花已入寻常百姓家,兰文化的发展也要兼收并蓄,兼顾大众化的审美要求。稳定、表现优秀的色花也应归入细花之类,相应的花色稳定,表现优秀的线艺类色花也应受重视,也可称之为“花艺双全”。
当眼光落到莲瓣兰色花上,从不同视角打量着,然后停顿、凝神,花朵在眼中虚化,展开文化的想象空间,在思维上建构出属于自己的主观的意义。这是赏莲瓣兰色花的终极意义,也是赏莲瓣兰的魅力所在。在滇兰文化面前,其广度和深度,每个人都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滇兰文化的建构,对每个赏兰者来说,都是个性化的。赏兰的同时,实际也在品赏兰文化,并不断从认知中丰富,从怀疑中辨析,从发现中创新。莲瓣兰表现出色彩丰富时,还要做到色调高雅、过渡自然、主次分明、和谐统一,才真正达到高品位审美的要求。
这是多年前的旧作,曾发表在各大兰花网上 ,今略作修整,借此版块飨诸兰友,一家之言,难免疏漏,不足之处,敬请斧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