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邱春兰 于 2024-12-13 19:28 编辑
兰花在古诗词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文人墨客笔下常见的赞美对象,被誉为“花中君子”。其重要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象征高洁品质:兰花色淡香清,多生于幽僻之处,常被看作是谦谦君子的象征,代表着高洁、典雅的品格。古人通过咏兰来表达自己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和对美好品质的向往。 承载文化意蕴:兰花文化源远流长,在数千年的历史流转中,中国人爱兰、赏兰、画兰、写兰,留下无数佳作名篇。兰花不仅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更是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存在,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和民族情感。 抒发情感寄托:历代文人墨客以兰自喻、借兰抒情,通过咏兰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寄托。如屈原的《离骚》中多次以兰抒情,表达自己对高尚情操的追求;陶渊明的《饮酒·十七》则通过描绘兰花的质朴文静来抒发自己的隐逸情怀。
以下是部分描绘兰花的经典诗句: - 唐·李白《古风》:“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此诗以兰花自喻,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 唐·张九龄《感遇》:“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此诗赞美了兰花和桂花的高洁品质,表达了诗人孤芳自赏、淡然从容的生活态度。
- 唐·苏辙《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蕙兰》:“春兰如美人,空谷自飘香。”此句将兰花比作美人,赞美其优雅的气质和迷人的香气。
张九龄《感遇·其一》:
-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 此诗赞美了兰花的高洁品质,表达了诗人孤芳自赏、淡然从容的生活态度。
王勃《春庄》:
- 山中兰叶径,城外桃李园。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声喧。
- 诗人通过对兰花与桃李的描写,展现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安详景象。
宋代诗词: 苏轼《题杨次公春兰》:
- 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丹青写真色,欲补离骚传。对之如灵均,冠佩不敢燕。
- 此诗描绘了兰花的非凡风姿,并表达了作者对兰花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苏辙《兰花》:
- 李径桃蹊次第开,秾香百和袭人来。春风欲擅秋风巧,催出幽兰继落梅。
- 此诗描绘了兰花盛开的景象,并赞美了其浓郁的香气。
朱熹《兰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