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云南玉溪 赵家毅
经常听得到网上说:“婚姻犹如久居兰室,故而不闻其香。所以,才有了三年之痛、七年之痒。情人如同令箭荷花,娇艳且短暂。所以,才让人心生怜爱,难以割舍。而兰花知己,比人解语,比玉生香。所以,才叫人最是想念,最是牵挂。”
很多人都认为,这就是为什么在男人的心里,自己家里的妻子总是比不上自己的情人和红颜知己。其实不然,一个人经历得多了,就知道世上很多的人和事都是会改变的,尤其是感情,想做到保持初心,真的很难。
夫妻间那些柴米油盐的庸常,如何也比不了和兰花情人在一起时花前月下赏兰。“迷雾中,男人藏起了疲惫,却藏不住心事。“兰,是男人的知己,也是寂寞的伴侣”。
在喧嚣尘世的一隅,有这样一方天地,被淡雅与高洁轻轻笼罩。这里,是养兰男人的心灵栖息地,是他们与兰花共舞的静谧世界。
养兰,不仅仅是一种爱好,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追求精神富足的方式。在兰花的陪伴下,他学会了耐心与坚持,体会到了简单生活的美好。兰花之于他,是知己,是伴侣,更是灵魂深处那份不可言喻的宁静与和谐。
于是,在这兰花环绕的小世界里,养兰男人拥有了一段段属于自己的静谧时光,那里,时间仿佛静止,心灵得以真正的休憩与升华。而这,或许就是生活最美好的样子——于平凡中见真章,于静谧中悟人生。
喜欢兰花,这不是唐代的小家庭,她寂寞的苦涩的性子,与世无争,不与人争,只与温柔的月色共煮一壶清愁,与岁月共煮一壶柔情小令。
兰花从破土之日,到开花之时,它从来都是为自己而活,至于旁人的眼光,并不重要。而生活中要实现自我的价值,首先要悦己,才能悦人。就像兰花一样,悦己于尘谷,悦君子于尘世。自古以来,多少君子以兰花为知己,在世间冷暖的路途,滋养着自己。
兰花乃圣洁之物,世人爱之。大多数养兰人最初的动因,都是因观其色、闻其香、赏其形,而爱上了“香祖”。就像一对青年男女,首先是为对方的外貌所吸引,获得初步好感,然后才乐意与之交往。在交往的过程中,逐渐为对方的才情、气质、人品所倾倒,从而坠入爱河。养兰者,除刻意养兰人,即养兰当这发家致富门路外,一般都可能经历过这样的过程。古语云:“女为知己者容,花为知己者香。”这话告诉我们,你要想得到兰花沁人心脾的香气,你就得了解并掌握兰花的特性。只有知兰、识兰、懂兰,才具备了爱兰的资格,兰花也才会不吝释放它的香气。对一个把兰花当作摆设,以资提升自己的身价,以为家中有兰花,就是文化人、士大夫的人,对不起,兰花未必肯赏脸,要么兰叶肥硕,要么羸弱不堪,哪怕就是长势良好也难见花蕾,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富而不贵”吧!要知道,兰花是有灵性的花!
兰花是正人君子的象征,自打被古代文人争相描写的时候开始,就已经被刻画上了品质高洁的标签,而且兰花的形状也十分典雅,叶片又细又长,尽显高贵的气质,喜欢养兰花的基本都是男人。
在不同人的眼中,看到的兰花都不尽相同,有人说它风韵清雅,文静质朴;有人说他居幽谷,傲而不骄;有人说他香气淡雅,不媚俗,也有人说他花似佛手,禅意绵绵,总之颇符合文人的气质。
有一种观点指出,与姹紫嫣红的百花系女性所众爱不同,兰花是一种男性化的花卉,此说,有历朝历代诗人雅士的吟诵绘画为证。譬如孔子在《猗兰操》中,把兰花誉为“王者香”;屈原在《离骚》中咏兰以自比坚贞、骨气:“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笔者养兰二十多年,特意留心观察了一下赏兰者,真巧,也是男士居多。除了情侣和全家出动的游客以外,单个儿来赏花的,都是男同胞,年龄嘛,从20——80多,跨度挺大的。
而我之喜欢兰妹妹,主要中意于它的花香不腻、兰贵有格,不屑与群芳争艳,不看重世俗贬褒,只寻求一份淡定祥和,惟恪守一个清纯透亮的自我;正如清人郑燮所吟:“兰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长。坚贞还自抱,何事斗群芳?”故遂将家中的阳台辟为简陋的“清香幽远兰苑”,植百余盆兰草在内。当忙碌一天之后,挑得一盆盛开的兰花置于案台或几上,闲坐书房,手翻书卷,轻嗅沁人心脾的幽香之时,疲惫顿然消祛,身心倍觉舒畅。
行文至此,我再次捧起棚里的一盆兰花凝视着,凝视着……原来平凡的生活竟也像这盆兰花一样如此美妙,爱你如昨,淡如兰花!以上均为鄙人粗见,如有不妥烦请告知,望与君交流,共同进步,敬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