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云南玉溪 赵家毅
泰斗潘光华
养兰兼画兰
著书凭实践
理真艺术精
艺兰是一场漫长的旅程,每一步都在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独特篇章。在这段旅途中,有欢笑,有泪水,有挫折,也有成长。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节奏和韵律,在这纷繁复杂的兰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和力量!兰花之美,总是在寂静中悄悄地繁华着,静美的艺兰人生,总是在繁华与萧瑟中穿行,半生蹉跎,半生醉,一路走来,轻拾阳光,念怀往昔,从追寻远方的理想,到眼前细数艺兰里的琐碎,年岁四季里的那些艺兰过往,叙说的都是艺兰途中的那些无常,描画的都是相逢中的悲欢别离,如今,恩师潘教授斯人已逝,几声的闲语残句已难以将它说透说清!恩师一生:爱兰谱兰,勤勉自律,慈祥宽厚,诲人不倦。莲瓣兰能广为人知,更是倾注了恩师无限的心血和努力,恩师的一生总是在奔波和勤奋中度过,他为我国的植物和兰花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当为后世人的楷模!借用宋朝周敦颐第三十六代孙子国礼艺术家九十岁周光炜老师书写的《兰魂》引启下文。
静里毫端写兰魂,魂迷墨色似遊云。
斋中不厌写滇兰,谁来续……
周老师写的《兰魂》大气,乃人格之巅的璀璨明珠,尽显高阶魅力之光。其魂,蕴含幽兰之静雅,淡泊尘世纷扰;其骨,挺立如竹,坚韧不拔,气节高洁;其心,坚韧若松,历经风霜而愈显苍翠,品格卓然;其志,傲雪凌霜,似寒梅独绽,傲骨铮铮。
愿您我皆能攀登此心灵高峰,以大气为翼,翱翔于人生广阔天地。不为琐事绊足,不为名利折腰,心怀宽广,笑对风雨。在岁月的长河中,磨砺出那份从容不迫,那份超然物外,终成那大气磅礴之人,照亮自己,亦温暖他人。
在这浩瀚的宇宙中,每一粒尘埃都承载着生命的奥秘,每一株兰花都诉说着季节的故事。世间万物,无论大小,皆有其独特的灵魂,在无声中诉说着存在的意义。而人,作为万物之灵,其灵魂更是非凡。它非金银珠宝那般闪耀却易逝,亦非权势地位那般诱人却虚无,而是深藏于心。
《兰魂》是潘教授爱兰爱到极致的结晶,他为滇兰著书的事迹,同时也是我们学习的楷模。魂是指人的精神与灵气,它构成人的思维才智,兰花本没有魂,它发出信息必须靠人的灵感来解读它,是客观事物经过人的主观思维赋予的文化雨塑,使兰花有了精神与灵魂……
潘光华教授,是云南莲瓣兰的发掘者、推广者之一。一生爱兰、觅兰、养兰、赏兰、悟兰、写兰、画兰、颂兰,他的人生足迹追寻着莲瓣兰,走遍了云南的山山水水,走过了全国各地的兰花博览会。参与了国家级和云南省兰协的建立和建设,中国花卉协会兰花分会终身名誉会长,原云南省兰花协会会长。兰花是他从没离开过的研究课题,是公认的兰花专家,植物学家,风景园林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对国兰尤其是滇兰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身居兰界泰斗而心系兰友,几十年来一直践行着自已写下的:“滋兰树蕙、怡情养性、强身健体、修德立人”。“知兰性、识兰品、习兰艺、修兰德”这是潘教授对自己研修的要求也是对广大兰友寄予的希望。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仍……
我与潘教授,由于均爱兰竹石,因兰结缘, 以花映人,以花为道。至此我与潘教授完成了亦师亦友的一世情缘,不可分割!笔者因滇兰文化与潘教授相知相识多年,常常带孩子到恩师家中请教,遂成忘年交。譬如著书立说,愿意给予资金资助的很多,但潘教授从来不计较稿酬,只求成书品质保证。他说,著书并非为出名,而是为了正本清源,匡正滇兰文化(莲瓣兰)中的误传、讹传,还历史以本来面目,同时也为了让世界园艺界更加了解云南莲瓣兰。
潘光华教授是一位资深的园林专家,对于国兰,特别是云南产的种类有深入研究,曾发表过专门的研究论著九本。潘教授诗、书、文、画无不精绝,他的画,涉笔潇洒,独得天趣。尤其是兰竹石,用笔纵横,不拘绳墨,淋漓尽致,气势奔放,开创了近代水墨画写意兰画二笔破凤眼的新格调。 我经常在潘教授书房见其作画,用笔大胆,用墨有序,历历在目,随有感受,写此拙文。余认为:对于任何的兰画的评说,一旦过分,就适得其反。象是做菜,不管咸淡,就是色香味俱佳,亦会议论纷纷,未必人人说好。但不管是做什么工作,要有一个度,对兰画的赏评亦然。余在这里,只赏谈其兰花的构图,兰花的笔墨功夫等。对于潘教授的兰花,余已赏多幅,并亲见其创作过程,从中受到教益。若赏谈谬误,还请明家赐教。
潘教授画了很多兰与石竹相配的画。《题写兰竹》诗云:“ 板桥画意板桥诗,独钟兰竹情已痴。七十画兰八十竹,三百年后偷学师。”题《写兰竹》诗云:“ 七十画兰八十竹,手不抖擞眼不拙。兰叶婆娑竹节劲,刚柔并济画兰竹。 ”潘教授说:“作品是人品的物化,没有高尚的人品,便没有高尚的作品。而兰花的“品格高洁,气清质秀,潇洒脱俗”,“情操美,品性美,神韵美,内涵美”,“气清,色清,姿清,韵清”,“高洁,流芳,顽强,自爱”……,这些都是文人引以为自喻的,也是他们修养德性所追求的境界。所以诗人画家要有好的作品,必须先修好德。
我们怀揣着对兰文化热爱的执着与勇毅,在艺兰中保持清醒的头脑,让所爱之兰化为生活的旋律,奏响艺兰人生的乐章。那些让我们心动的瞬间,那些让我们热爱的追求,都将成为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他是一位真正的兰艺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园林级高级工程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兰畴。淡泊名利,一介兰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世界认识云南,让莲瓣兰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潘教授提出的“ 知兰性,习兰艺,品兰馨,修兰德 ”则是艺兰路上的指南针。它引导我们走向正确的方向,让你在纷繁复杂的兰界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正如古人所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人只有具备了高尚的品德,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在艺兰的道路上,一个人不仅要追求物质的丰富,更要注重精神的修养。只有内外兼修、德才兼备的人,才能在艺兰的舞台上绽放耀眼的光芒。
您是兰友,是教授,是兰界泰斗,是国兰文化的中流砥柱。表里如一,坚固耐压,鬼斧神工,在平凡中非凡,在尽头处超越,这是您的人生,也是您的杰作。
“岁寒三友”之一的兰花被寄拖一种幽芳高洁的情操,宋人郑思肖在南宋灭亡之后,隐居吴中(今苏州),为表示自己不忘故国,坐卧都朝南方。常画"露根兰",笔墨纯净,枝叶萧疏,兰花的根茎园艺,不着泥土,隐喻大好河山为异族践踏,表现自己不愿生活在元朝的土地上,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精神品质。在兰花孤芳自赏的贞洁幽美之中,认同自己的一份精神品性。
这半生,经历的太多,也不过是七分酸楚,仅余三分甘甜。往事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令人不堪回首。然而,那七分的凄凉与愁苦中,却也伴随着一丝甜蜜师徒交流兰艺的回忆。
兰花,天下第一香。其芳香扑鼻,幽香四溢。兰文化博大精深。恩师,百花中酷爱兰花,热爱生活,主要以研究推广莲瓣兰为主,屈指算来,已有四十多年的研究滇兰(莲瓣兰)生涯。与相知相亲相爱的同班同学团支部书记丁恒老师,为响应国家号召,支援边疆建设,两个人一起分配至昆明市园林局,从事园林绿化技术及管理工作,直至2000年退休。兰花顽强的生命力启发了他,为了研究云南产兰棵植物,恩师倾其所有的积蓄,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推广莲瓣兰中去。他从滇兰文化中吸收养分,夜以继日地钻研兰经,不怕困难,反复试验,请教名师。在工作期间,他利用节假日,深入云南的原始森林,不辞辛苦,实地考察野生兰花资源,优选出野生莲瓣兰。一分汗水一分收获。恩师的辛勤劳动终于得到兰界的认可!
滇兰,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秉承优秀兰人的精气神。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兰幽香清远,馥郁袭衣,弥旬不歇,常开于春初,虽冰霜之后,高深自如,故外省(江南一带)以兰为香祖,是为空谷佳人。兰花风姿素雅,花容端庄,幽香清远,品德高洁,其品格风范是中华民族高尚人格的象征。此情怀与境界,源远流长,深入骨髓;兰桂齐芳,内敛风华,德泽长留。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因其叶其香独具气、色、神、韵四清,是以兰为美好、高洁、贤德的象征。因兰,好文良友雅为兰章、兰客。
潘光华教授是中国当代兰界泰斗、艺兰权威、顶尖级大师!兰花知识渊博,并对滇兰(莲瓣兰)命名、推广居功至伟。潘老德艺双馨,是兰界之楷模,兰友之恩师,是我们这一辈学习的榜样。潘光华教授的兰道“知兰性,习兰艺,品兰馨,修兰德。”向兰花学习,学习兰花不以无人而不芳的独立精神,默默无闻地奉献精神,与众草为伍的草根精神……
向潘老学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潘教授平易近人,诲人不倦,毕生研究自己喜爱的滇兰文化,只争朝夕,不余遗力地弘扬滇兰文化,这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刻苦钻研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晚辈。是的,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潘教授倾心相授兰艺。师者如兰,香溢四方
感谢恩师的点拨,兰梦绽放,传授技艺,感恩有您指方向。师传兰韵,兰海飘香。师恩深重如山,永记心田。岁月翩跹,兰艺传情,点亮心灵。您的奈心指导,引领我们触及滇兰之魂,与兰共舞,倾心传授。师者艺高,德艺双馨,启智润心。
我们把时间花在进步上,提灯前行,拾级而上,拼出一个灿烂的艺兰人生,愿滇兰学子们活成一颗颗种子,静默的积蓄力量,破土而出,惊艳岁月。兰香多为清香幽远,正如兰界泰斗潘光华教授默默耕耘于写兰、画兰、说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兰性不与群芳争艳,正如潘教授淡泊自守不为世俗所扰,潜心研究滇兰文化几十载;莲瓣兰命名及推广,正如潘教授既为养兰人树立榜样,又为新兰友授用养兰实用技术,服务兰花界惠泽他人。潘教授便是一株莲瓣兰,德才兼备,在植物学领域展现着自己的卓越风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