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莲瓣兰早期的鉴赏与发展
莲瓣兰早期栽培仅为了欣赏,友人之间交流互赠,偶有山农闻香採得,也仅以物易物"以升米易之“。鉴赏也以白素花为主,这也与素花体现了素净、高洁和空灵的内涵以及文人雅士的推崇有很大关系。
一、史籍记载
1.距今六百年的《南中幽芳录》:兰苑内种有38种精选的兰花,如大雪素、小雪素、碧玉莲等做了品评。还分别对其名称、产地及花、茎、根、叶、色、香等做了准确简练的描述,开以"瓣形论花"之先河。
《南中幽芳录》的贡献有四个方面:
一是确定了"莲瓣兰“的称谓;二是以兰花花瓣形状、色彩、香味和叶型来鉴赏兰花;三是以兰明志:"为人要取兰草之骨气,风雨不倒、傲立于风霜。"《兰花诗稿》道出了人养兰、兰养人的真谛,把传统的道德和人的七情六欲融入兰花,形成了独特的兰文化。四是总结了兰花的栽培技艺,并影响莲瓣兰栽培几百年的习惯。
2.清光绪《续云南通志稿》:"白莲瓣,花稀叶疏。“"绿莲瓣,叶长,出迤西。“"麻莲瓣,出蒙化(今巍山)。“
3.《新纂云南通志》介绍莲瓣兰:"白莲瓣,花大,春时着花,香色双绝,大理名产;绿莲瓣、麻莲瓣,韵秀,香色浓馥,但不甚烈,是此兰名贵之处,大理、邓川一带喜盆植之。”